江戶時代,作為日本歷史上獨特的文化時期,其曆書設計充滿了巧思與藝術氣息,成為當時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。這些藝術作品不僅是日常生活的工具,還承載了豐富的文化內涵,尤其在新年的時候,成為社交和傳遞祝福的重要方式。而這些具有歷史價值的曆書,現在有機會在東京墨田區的「すみだ北斎美術館」進行深度的文化探索。
自12月18日起至明年3月2日,這個美術館將舉辦一場名為「解讀吧!北齋也畫過的江戶曆書」(読み解こう!北斎も描いた江戸のカレンダー)的特展,展示葛飾北齋及其一門創作的「大小」曆書。此次展覽不僅展示北齋的藝術成就,還深入探索江戶時代曆書文化的發展與變遷。這場展覽對於喜愛日本傳統文化和藝術的觀眾來說,無疑是一場不容錯過的視覺盛宴。
江戶時代的曆書文化
江戶時代的日本使用的是太陰太陽曆(陰陽暦),這與現代的陽曆有所不同。太陰太陽曆的特點之一是每個月的天數並不固定,有的月為30天(大月),有的月為29天(小月)。因此,同一個月份的天數每年會有所不同。為了幫助人們記錄每個月的天數,並使這些記錄更加生動有趣,江戶時代的曆書設計中常常融入了「大月」和「小月」的元素,形成了獨特的藝術風格。
其中,「繪曆」和「大小」是最具代表性的曆書形式。「繪曆」是以繪畫為基礎的曆書,通過精美的插圖來展示月份和天數;而「大小」則是一種小巧的作品,通常以卡片形式存在,既是日曆,又具有贈送與交換的功能。在新年時期,「大小」作品經常被用來贈送親朋好友或商業夥伴,成為江戶時代的一種社交習慣,這也被認為是現今賀年狀習俗的源頭之一。
北斎與「大小」的關聯
葛飾北齋,作為浮世繪的巨匠,在其長達90年的藝術生涯中,創作了大量的「大小」曆書作品。尤其在他35歲至45歲之間的「宗理」時期(1794年-1804年),北齋創作了大量這類作品,並以其獨特的畫風和精巧的設計,深刻影響了當時的曆書文化。
「大小」作品的設計極富創意,北斎在其中不僅運用了當時流行的浮世繪風格,還將「大月」和「小月」的月數巧妙地融入畫作中,這些作品在美術技巧與數字的安排上都充滿了智慧。解讀這些作品,不僅能感受到北斎的藝術魅力,還能體驗到他如何巧妙地將數字和藝術元素結合,使曆書既具有實用價值,又不失為一件藝術品。
展覽亮點
此次展覽,除了展示北齋的「大小」作品外,還將呈現其他江戶時代的曆書作品。這些作品不僅有著鮮明的時代特徵,也充分展示了江戶時代人們的創意。觀眾可以在展覽中欣賞到這些富有幽默感和機智的作品,並學習到更多有關當時曆書文化的背景知識。
展覽的另一個亮點是,參觀者將有機會更深入地了解「大小」這一文化現象。這些小巧的作品雖然尺寸不大,但在設計上充滿了自由,許多作品都能在其中找到藝術家的獨到見解和遊戲心態。這些作品不僅是江戶時代人們的日常工具,也是他們表達祝福、社交互動的藝術載體。
開放時間與其他資訊
此次展覽將持續到2024年3月2日(星期日),每週的開放時間為9:30至17:30。特別地,年內將開放至12月28日(星期六),而年初的開放時間則從1月3日(星期五)開始。此外,展覽期間,館方還準備了精美禮品,將以先到先得的方式贈送給前來的觀眾。
展覽的休館日為每週一,但若遇到星期一是國定假日(如1月13日和2月24日),則會特別開放,並於隨後的星期二(1月14日和2月25日)休館。
結語
此次「解讀吧!北齋也畫過的江戶曆書」特展,無論是對日本藝術的愛好者,還是對歷史與文化感興趣的觀眾,都是一次深入了解江戶時代曆書文化的絕佳機會。展覽中的每一件作品,都彷彿是一扇窗口,讓觀眾可以窺見當時人們如何將藝術與日常生活緊密結合,並在其中找到無窮的創意和趣味。
–
參考資料、圖片來源:読み解こう!北斎も描いた江戸のカレンダー
–
想看更多透明翻譯的浮世繪分享,請點:透明翻譯分享世界 x 日本浮世繪
–
更多 翻譯 內容,請持續追蹤 透明翻譯粉絲團!
–
想了解更多透明的商業翻譯:透明的商業翻譯
–
想了解更多透明的翻譯保固:透明的翻譯保固
–
了解更多:透明翻譯
–
除了專業的 日文翻譯 ,我們也有提供 翻譯公司公證服務 與 各國語文翻譯 服務,有任何翻譯需求歡迎與我們聯繫!